快遞驛站、菜鳥驛站,很常見。但還有一類驛站,你肯定很陌生。它們就是今年4月份,在全市設立的一批“信用修復驛站”。信用修復?怎么修復?快來和宣小布一探究竟。
企業現場“修復信用”
“我們今年想更換股東,被列入了經營異常名錄,還能辦理業務嗎?”6月3日上午,在宣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水陽市場監督管理所“信用修復驛站”窗口,家電企業負責人李先生擔憂地詢問著。去年因為人員變更,李先生的公司年報忘記公示,公司存在著失信行為。
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李先生現場補報了年報,并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傳相關材料完成了信用修復申請。“信用修復成功后,企業可以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比如說參與招投標、申請銀行貸款等。”工作人員告訴宣小布,信用修復是指一些經營主體被有關部門聯合懲戒、納入失信名單之后,對自己的失信行為有正確的認識,并在規定的時間內采取有效措施及時糾正失信行為,繼而消除不良社會影響后果的一種措施。
全市已設立60個“信用修復驛站”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信用監管科負責人胡婷婷告訴宣小布——
從今年4月份開始,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市部分行政服務大廳、各市場監督管理所設立了60個“信用修復驛站”。
它們是專門為企業提供信用修復一件事“專窗”,為經營主體提供信用咨詢、信用修復、異議申訴、信用報告查詢打印等服務。受理“行政處罰信息修復”“企業異常名錄移出”“嚴重違法失信企業信用修復”3類申請,實現一個窗口受理、并聯修復、一次辦結,極大提升了服務效率。
“一站式”修復“信用”
在“驛站”內,實行“一單式”材料管理,制作信用修復材料清單和流程指引,簡化流程、壓縮資料,方便企業和群眾查詢。
對于前來辦理信用修復的市場主體,提供精準指導后收取申請材料;對資料齊全的企業,可以實現當場受理、當場辦結;對資料存在瑕疵的企業,提供“容缺受理”和指導服務。對現有經營異常企業分類造冊,通過電話提醒、寄遞資料等方式,工作人員主動指導企業開展信用修復工作,避免因企業失信影響參加政府采購、工程招標等正常經營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創新建立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主動告知提醒制度,在落實“三書同達”的基礎上,引導違法失信企業重塑信用。對受到一般行政處罰的經營主體,在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時,同步送達《信用修復告知書》和《合規建設提示書》。
也就是說,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企業找出“問題”、修改“問題”,盡快恢復“信用”。
全市已有321家企業“恢復信用”
自“信用修復驛站”設立以來,全市已移出經營異常名錄281戶,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40戶,解決經營主體訴求88個,對84戶經營主體進行風險警示提醒、接受各類經營主體信用咨詢3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