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墨歷史悠久,是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藝術品,也是我國悠久古代文明的一種象征,墨模雕刻技藝又使墨品本身的文化價值得到升華,由墨模作為外表裝飾是由漢、唐開始,至明清時到達頂峰。
隨著歷史的變遷,造墨技術逐漸集中在古徽州一帶,世代相沿,古代徽州的華陽是制墨重鎮(現今的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在清代制墨四大家中就占居一半(胡開文和汪近圣)。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盛世文風的興起促進了徽州制墨業的發展,墨模雕刻也成為墨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墨模(分為模具和印模)雕刻是集中體現各種書法、繪畫以及金石雕刻的再次創作的獨特藝術,墨模的優劣,儲藏的多少,也可衡量墨家產品的品類、質量和藝術價值的標志。故而歷代墨家均對墨模非常重視,不惜工本,遴選式樣,使墨模藝術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進步不斷創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