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南木榨油生產技藝簡介 木榨榨油歷史悠久,工藝源遠流長。早在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有壓榨取油的記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在元代《王禎農書》、明代《天工開物》中,都有榨油機和榨油方法的記載。
"南方榨"("木龍榨")廣泛被江南一帶采用,唐代大詩人李白七次登游敬亭山,曾聞香與敬亭山油車工對詩贏酒水,留下"六月打麻車,車工眼看,汗淋若矢(翰林御史)","寒冬拉纖船,船夫踩冰,冰破似浪(兵部侍郎)"之佳話。
皖南是木榨油興盛之地,敬亭山老油坊(宣城市康平油脂有限公司前身)位于敬亭山北麓,水陽江西岸。境內金寶圩、養賢聯圩和敬亭山盛產"最健康的油""雙低"(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食用油佼佼者芝麻、"東方樹"山茶,原料豐富、油品出眾;木榨器具所用香樟、檀木等國家2級保護樹種木材結實耐用、醇香怡人;水陽江水清澈透明、甘甜淳和;包餅用早稻草原料清香耐久、相得益彰。
皖南木榨油生產技藝深得"南方榨"技術之精髓,通過選料、車籽、炒籽、磨粉、蒸粉、結草、鋪粉、圈餅、踩餅、壓餅、上榨、插楔、撞榨、接油、沉淀、缸醒等16道工序100多個流程,每道工序、每個流程都靠師徒口傳心授,心領神會,很難為現代技術所替代。 皖南木榨機的制作工藝又是我國古代木器加工業的典范,由油鼓、鼓搭、千斤、鍥子、精路等10大主件和托盤、鉤聽、門聽、退腦、板尖、餅槽、油撞、馬角支等24個附件組成,輔以竹環、蒸籽鍋、石磨、榨刀等32種配件。皖南木榨機及配件的制作發明都取材天然,巧奪天工,也無不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特別是轉基因油料的大量涌入,中國油脂民族工業80%破產倒閉,傳統木榨油坊瀕臨滅絕,僅存金寶圩、養賢幾戶家庭作坊,且木榨器具大多腐朽變質,傳統油料種植大幅下降,傳統木榨技藝瀕危失傳,木榨技藝人才稀缺。
"中國百佳糧油企業"宣城康平油脂有限公司利用"中國十佳食用油品牌"效應和敬亭山老油坊基地,遍訪皖南各地,收集(購)傳統木榨機20余臺套,重新修復、整理、組裝,建成皖南最大的木榨油生產基地,年產木榨油300余噸。建立原料基地40萬畝,培養年輕一代技藝人才,籌建敬亭山老油坊博物館和木榨油生產技藝研究中心,傳承皖南木榨油生產技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目標打造中國最大的木榨油生產基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