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市市場監管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充分發揮“標準化+”效應,推動標準化與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治理現代化以及地方重大戰略等領域深度對接,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截至今年9月,全市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9項、國家標準333項、地方標準131項,分別居全省第四、第五和第二位。
以標準領跑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大力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搭建標準創新型企業培育梯隊,推動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搶占行業制高點,今年新增國家級企業標準“領跑者”2項,累計擁有國家級“領跑者”企業標準5項。縱深推進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900余家企業在國家標準委平臺自我聲明公開標準6000余項。推動龍頭企業先行對標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開展技術標準比對研究,共完成對標結果聲明37項。全面推行“企業標準總監”制度,聘任標準總監300余名。
以標準體系撬動產業創新發展。圍繞“2+3+4”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高質量標準體系,現有文房四寶、耐磨材料等省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5個。建成12個國家級、13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累計制定了100余項農業類地方標準,培育“金山時雨”綠茶、寧國山核桃等31個地理標志產品,總數居全省第一。建成高效電機產業省級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立標準信息共享服務體系,五年來主導起草國家、行業、團體各類標準14項。推動安徽省鳳形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實施全市首個國家級節能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蓄熱式高溫燃燒技術),成果獲高分驗收并在全國推廣。《團體標準助力績溪徽菜產業創新發展》入選全省團體標準“十大案例”。
以標準規范打造服務創新標桿。規范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行為,指導和推動相關單位創建2個國家級和6個省級政務服務領域標準化試點,項目數居全省前列。郎溪縣國家級縣鄉村三級為民全程代理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在全國率先進行全程代理服務標準化探索;寧國市社會福利院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民政標準化示范單位;宣城市福利中心國家級健康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順利通過終期評估;發布全市首個公務用車管理領域地方標準《黨政機關公務用車處置管理規范》。
以標準改革激活制度創新供給。我市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標準化發展的實施方案》,率先出臺《宣城市地方標準實施應用效果評估工作指南(試行)》,建立“制定—實施—評估—修訂”閉環管理機制,完成26項標準應用評估。深入推進地方標準制度改革,率先完成全部39項市級地方標準復審和精簡工作,其中繼續有效23項、廢止16項。創新標準化服務下沉機制,開展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產品市場監管服務,解決實際問題45個,在全省市場監管系統位居第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