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自評結果】宣城市2024年藝術工作年度報告
發布時間:2025-01-06 11:36
來源:宣城市教育體育局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2024年,在省教育廳的悉心指導下,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省政府“五大行動”工作部署,統籌推進德育鑄魂、智育提質、體教融合、美育熏陶、勞動促進各項舉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現將我市2024年度中小學校藝術教育發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全市各級各類中小學校272所,配備專任藝術類專職教師979名、兼職教師299名。各中小學都能按照國家課程方案規定的課時數和學校班級數配備音樂、美術教師,基本滿足藝術教育需求。各縣市區堅持每年向社會公開招錄部分中小學音樂、美術教師。市縣兩級高度重視藝術教師培訓工作,強化教學研究,努力提高藝術教師專業素養。
二、主要做法
1.開齊開足藝術課程。全市中小學按照國家課程要求開齊開足上好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堅決杜絕其它科目擠占、挪用藝術課程課時的現象。各地各校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資源,開發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藝術課程,豐富藝術教育內容,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全過程融入學校美育,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生動局面。
2.推進教學評價改革。持續推進藝術類課程教學評價改革,指導各縣市區印發《學校素質教育活動計分及獎勵辦法》,每學年核算各校的教育成果并將其納入學校發展性評價體系,有力的促進了學校藝術教育特色項目的發展。各學校嚴格按照上級工作部署及要求,健全藝術教育管理與保障機制,將藝術考核納入到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中,音樂、美術特長突出的學生在綜合素質評價中都得到充分的體現。
3.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切實抓好新聘藝體教師的崗前培訓,認真落實藝體教師全員參與省培、國培計劃,并通過教科研和藝體課送教等活動,著力提高農村學校藝體教師業務能力。舉辦中小學音樂、美術教師基本功大賽,美術教師書法、繪畫作品評選等活動。
4.加強教研團隊建設。鼓勵學校成立藝術教育教研團隊,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注重學生審美能力、藝術創造能力的“雙提升”,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構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藝術課程體系。通過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分享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圍和團隊合作精神,有效推動藝術教學研究與改革的深入開展。
5.豐富校園藝術活動。舉辦2024年全市中小學生戲劇(戲曲)專項展演、中小學生藝術展演、第四屆“藝路童心”少兒文藝展演等。各地各校每年至少舉辦一次藝術展演或藝術專項展示,通過書法繪畫、文藝匯演、大合唱比賽、校園歌手大賽、校園舞蹈大賽等活動,努力使每位學生學會1-2項藝術技能。鞏固書法教育成果,推進戲曲、非遺進校園,建設45所市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創成國家級、省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各9所。
三、工作成效
1.學生綜合素質提升。通過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和課程教學,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素養和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升。在各級各類藝術比賽和展演活動中,我市學生屢獲佳績,共獲得省級以上獎項46項,市級獎項101項,充分展示了我市學校藝術工作的成果和學生的藝術才華。
2.藝術品牌初步形成。宣城市第三小學編輯校本課程《皖南剪紙》,開展市級課題《皖南剪紙校本課程的實踐研究》。寧國市畬族云梯小學堅持開發山哈農場、畬族非遺教材《歌漫畬山》,讓每個畬族孩子都會流利的畬族日常用語,畬語畬族文化挖掘弘揚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績溪縣打造了徽劇、手龍舞、嬉花船、河蚌舞、跑馬舞等極具徽文化韻味特色的課程,績溪縣實驗小學(徽劇)和上莊毓英學校(手龍舞)成功入選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3.藝術氛圍日益濃厚。各類校園藝術活動的深入開展,有力促進學校藝術工作水平的提升,家長對藝術活動的認可度和支持度大幅提升,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類藝術活動,學生學習藝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家校社三方聯動,共同促進藝術活動開展,持續關注學生藝術素養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1.強化育人導向。充分發揮藝術啟智潤心的育人功能,將藝術深度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全方位、全過程,從課程體系的架構到校園文化的營造,從課堂教學的生動實踐到課外實踐活動的多元拓展,著眼于學生完整人格的塑造、人文底蘊的厚植以及精神世界的充盈,讓藝術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心靈養分,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堅實而美好的基礎。
2.著力改革創新。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積極推動藝術課程體系的創新與完善,探索融合式藝術課程,將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與語文、歷史、科學等學科有機結合,以主題式、項目式學習為抓手,讓學生在跨學科的學習情境中領略美的多元性與綜合性,激發他們對美的深度探索欲望。
3.增進統籌協作。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力量,搭建家校社藝術共育平臺,利用家長會、家長學校等渠道普及家庭藝術知識與方法,引導家長營造充滿藝術氛圍的家庭環境。鼓勵學校與社會藝術機構合作,拓展校外藝術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參與各類社會藝術實踐活動,拓寬學生藝術視野,形成校內校外協同育人的良好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