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公開征求《關于落實<安徽省醫療保障局 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跨省異地就醫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
關于公開征求《關于落實<安徽省醫療保障局 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跨省異地就醫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
為推進《安徽省醫療保障局 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跨省異地就醫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皖醫保秘〔2024〕37號)全面落實,結合我市實際,我局起草了《關于落實<安徽省醫療保障局 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跨省異地就醫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現面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相關意見建議請于2025年4月10日前發送至電子郵箱xcsybk@163.com,并請留下您的聯系方式。
聯系人:市醫保局待遇保障和醫藥管理科耿煦
聯系電話:0563-2830097
電子郵箱:xcsybk@163.com
附件1:關于落實<安徽省醫療保障局 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跨省異地就醫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
附件2:關于《關于落實<安徽省醫療保障局 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跨省異地就醫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的起草說明
宣城市醫療保障局
2025年3月10日
關于落實《安徽省醫療保障局 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跨省異地就醫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
(征求意見稿)
各縣(市、區)醫療保障局、財政局、衛生健康委:
為推進《安徽省醫療保障局 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跨省異地就醫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皖醫保秘〔2024〕37號)全面落實,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落實預住院制度。落實三級醫療機構實施“預住院”制度,在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參保患者在入院前3天內完成的術前檢查檢驗相關費用納入當次住院費用報銷。(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完成時限:2025年6月底前)
二、建立會診轉診服務中心。市縣兩級分別建立一站式會診轉診服務中心,受理患者轉域外就醫的初診、復診、轉診患者的轉院外域外就診的咨詢、申請審核和管理等服務,承擔本地患者轉診服務、聯系上級醫院和知名專家,為本地患者提供技術和政策保障,引導患者有序理性轉診。(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完成時限:2025年6月底前)
三、建立院外會診機制。各縣市區結合實際制定外請專家會診費補助辦法,建立由財政補貼、醫療機構承擔、患者自付等多方承擔的合理分擔機制,最大限度引進外地知名專家,讓本地患者就地就近享受高水平診療服務。(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市財政局;完成時限:2025年6月底前)
四、建立轉診“白名單”制度。各縣市區衛健委會同醫保部門確定本級轉診病種“白名單”,對“白名單”病種患者簡化轉診手續,優先轉至市級或市外省內醫療機構就診。“白名單”以外患者外出就醫的,執行“自行臨時外出就醫人員”醫保報銷政策。(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完成時限:2025年6月底前)
五、建立醫保支持醫療技術提升機制。完善支付方式改革配套機制,通過制定除外支付、特例單議政策,優化對復雜危重病人、多學科聯合診療、特殊罕見病救治、新藥耗新技術使用等的付費政策,支持醫療機構收治復雜危重病人、新藥耗新技術使用等。(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完成時限:2025年5月底前)
六、推廣大病醫治能力提升醫保激勵機制。在按病組付費支付方式改革框架下,推廣縣域內大病醫治能力提升醫保激勵機制工作經驗,積極探索市內醫療機構收治轉外就診病種激勵機制,鼓勵引導市、縣龍頭醫院收治大病、重病患者,鼓勵市內醫療機構收治轉外就診病種。(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七、拓展長三角異地協同監管。加強與一地六縣醫保監管部門的溝通協調,主動對接,簽署異地聯合監管協議,定期組織座談交流、疑點數據互查、案件協助辦理。主動派員參與省組織的跨省異地監管協查工作。(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八、建立醫保數據公開機制。市、縣醫保經辦機構將參保人員異地就醫備案信息及時提供給衛生健康部門,對跨省異地就醫醫療費用、基金支付等數據進行運行分析監測。對異地就醫外轉率、外傳人次、外傳病種、次均醫療費用等關鍵指標進行定期通報,便于醫療機構及時掌握相關信息開展服務,發揮醫保數據賦能醫療機構發展。(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完成時限:2025年3月底前)
宣城市醫療保障局 宣城市財政局
宣城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5年*月*日
關于《關于落實<安徽省醫療保障局 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跨省異地就醫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的起草說明
一、制定背景及依據
2024年5月24日,省醫保部門會同省財政、衛健部門聯合印發《安徽省醫療保障局 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跨省異地就醫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皖醫保秘〔2024〕37號)文件,其中,提出二十六條關于進一步做好跨省異地就醫管理服務工作的具體工作舉措。為保障該二十六條工作舉措落地落實,我局會同衛健部門相關科室,結合我市實際,制定《關于落實<安徽省醫療保障局 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跨省異地就醫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二、制定過程
2024年6月28日,我局向市衛健部門發送《關于提供進一步做好跨省異地就醫服務工作相關舉措的函》,會同衛健部門共同制定工作舉措,起草本《通知》。2025年3月4日,書面征求市財政部門、市衛健部門、各縣市區醫保局、局各科(中心)意見,采納財政部門關于“建立院外會診機制”的反饋意見,其他單位均無意見。3月10日,將《通知》掛局網站向社會公示,征詢公眾意見,30日內未收到反饋意見。4月8日,局法律顧問反饋無修改意見。4月28日,經局綜合科完成合法性、公平性審查。
三、主要內容
《通知》主要內容有八條,具體內容如下:
(一)落實預住院制度。落實三級醫療機構實施“預住院”制度,在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參保患者在入院前3天內完成的術前檢查檢驗相關費用納入當次住院費用報銷。(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完成時限:2025年6月底前,自2025年7月1日起執行)
(二)建立會診轉診服務中心。市縣兩級分別建立一站式會診轉診服務中心,受理患者轉域外就醫的初診、復診、轉診患者的轉院外域外就診的咨詢、申請審核和管理等服務,承擔本地患者轉診服務、聯系上級醫院和知名專家,為本地患者提供技術和政策保障,引導患者有序理性轉診。(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完成時限:2025年6月底前)
(三)建立院外會診機制。各縣市區結合實際制定外請專家會診費補助辦法,建立由財政補貼、醫療機構承擔、患者自付等多方承擔的合理分擔機制,最大限度引進外地知名專家,讓本地患者就地就近享受高水平診療服務。(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市財政局;完成時限:2025年6月底前)
(四)建立轉診“白名單”制度。市、縣兩級衛健部門分別會同醫保部門確定本級轉診病種“白名單”,對“白名單”病種患者簡化轉診手續,優先轉至市級或市外省內醫療機構就診。“白名單”以外患者外出就醫的,執行“自行臨時外出就醫人員”醫保報銷政策。(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完成時限:2025年6月底前)
(五)建立醫保支持醫療技術提升機制。完善支付方式改革配套機制,通過制定除外支付、特例單議政策,優化對復雜危重病人、多學科聯合診療、特殊罕見病救治、新藥耗新技術使用等的付費政策,支持醫療機構收治復雜危重病人、新藥耗新技術使用等。(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完成時限:2025年5月底前)
(六)推廣大病醫治能力提升醫保激勵機制。在按病組付費支付方式改革框架下,推廣縣域內大病醫治能力提升醫保激勵機制工作經驗,積極探索市內醫療機構收治轉外就診病種激勵機制,鼓勵引導市、縣龍頭醫院收治大病、重病患者,鼓勵市內醫療機構收治轉外就診病種。(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七)拓展長三角異地協同監管。積極探索長三角地區就醫協同監管機制,主動對接,定期組織座談交流,加強信息共享,開展聯審互查。積極參與省組織的跨省異地監管核查工作。 (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八)建立醫保數據公開機制。市、縣醫保經辦機構將參保人員異地就醫備案信息及時提供給衛生健康部門,對跨省異地就醫醫療費用、基金支付等數據進行運行分析監測。對異地就醫外轉率、外轉人次、外轉病種、次均醫療費用等關鍵指標進行定期通報,便于醫療機構及時掌握相關信息開展服務,發揮醫保數據賦能醫療機構發展。(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完成時限:持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