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優質資源下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投身新時代文明實踐,連日來,我市各地開展“大學生文明實踐暑期行”文明實踐主題活動,以文明實踐為紐帶,讓大學生走進我市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以實踐為筆、以奉獻為墨,書寫新時代的青春答卷。
近日,安徽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行走的思政課”暑期實踐活動走進千年古村、全國文明村鎮績溪縣仁里村,通過沉浸式文化體驗探索傳統文化賦能立德樹人的新路徑。
鄉音傳情,鄉土民謠唱響文化魅力
踏著青石板路,穿梭在粉墻黛瓦間,古村韻味濃厚。走進村中古祠世忠祠,績溪民謠傳承人胡媛在開授鄉村音樂課,師生們跟著學唱傳統民謠《十繡鞋》,在“一繡紅芍藥,二繡牡丹開”的悠揚旋律中,感悟歌詞里蘊含的勤勉、孝親等美德。通過數字化保存、云舞臺展演、校園傳唱三步走,讓民謠從記憶里‘活’起來,不僅豐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時,也成為連接鄉情、助力鄉村振興的情感紐帶。
古訓立規,良好家風賦能鄉村善治
好家風源于好家訓,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在仁里古祠鐫刻的《程氏家訓“三字經”》木匾前,師生們見證了古訓治理的仁里實踐。《程氏家訓“三字經”》明確記載了治家的原則以及做人的底線,簡單明了,易于傳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仁里程姓族人的思想和行為方式,成為治家良策。“睦鄰里,恤貧老”“世間事,耕讀好”“但為人,要學好”,質樸中蘊含著為人哲理,衣食住行中展現著優良家風。而今,仁里程氏家訓在歲月的長河中沉淀為優秀鄉村文化,以文化人,以文鑄魂,弘揚好家風賦能新時代鄉村善治。
此次活動深度融入瀛洲鎮“古村落振興”計劃,將青石板路打造成思政長廊,把祠堂轉化為育人課堂,請村民擔當傳承導師,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讓“大思政課”在鄉土間落地生根。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