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破解基層服務“最后一米”難題,郎溪縣創新開展“文明實踐進小區”系列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政策宣傳”三進模式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文化大餐,感受志愿溫暖,了解惠民政策,推動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惠民政策精準落地。
群眾唱主角,文明實踐“有溫度”
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從“單向輸送”轉向“雙向互動”。一是搭建群眾舞臺。由小區文藝愛好者組建“民星藝術團”,創排《向陽而生》《關關雎鳩》等原創節目50余個,參與群眾超3000人次,實現“群眾演、群眾看、群眾評”。二是強化全齡覆蓋。抓住“一老一小”關鍵群體,設置太極拳展演、少兒誦讀等特色環節,舉辦《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等主題活動,吸引老年群體、青少年等1200余人次參與,實現文明實踐“代際融合”。三是深化互動機制。融入文明實踐知識問答、文明創建感悟分享等環節,發放定制宣傳品500余份,推動文明理念從“入眼入耳”到“入腦入心”。
服務強供給,志愿服務“有精度”
緊盯群眾實際需求,從“單一服務”轉向“點單互助”。一是“點單式”服務精準破題。依托社區實踐站建立“居民點單—實踐站派單—志愿接單”閉環機制,累計提供家電維修、健康義診等服務500余次,惠及居民1500余人。二是多元協同賦能社區共治。創新“五老調解團”化解鄰里糾紛40余起,實施“小手拉大手”行動,組織青少年參與環境治理志愿服務80場次,帶動300余戶家庭共建和美家園。三是積分激勵激發內生動力。結合志愿活動開展文明積分兌換,將參與志愿服務、社區治理等行為納入積分管理,兌換生活用品1200件次,居民參與率得到提升。
政策巧滲透,惠民落地“有鮮度”
貼合群眾“口味”,花式宣傳可“鹽”可“甜”。一是文藝創作讓政策“活起來”。將政策宣講與文藝表演巧妙結合,創作皖南花鼓戲《上門》、防詐快板、情景劇等,開展巡演20余場,以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增強宣傳吸引力。二是雙線融合讓宣傳“零距離”。線上建立小區微信群,社區人員、志愿者進群推送政策圖解、辦事指南,線下設置“流動咨詢臺”,實現“面對面解答+云端服務”雙渠道覆蓋。三是部門聯動讓服務“一站式”。聯合民政、公安等部門開展“政策進小區”活動,開展養老、反詐等專題宣傳20余場次,現場解決群眾急難問題200余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